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碳市场“开张”,绿色低碳成“真金白银”

所属分类:时事聚焦    发布时间: 2021-07-26    作者:银川瓷砖胶批发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国内.大规模燃煤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日前投产。方圆摄/光明图片


三峡工程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正平摄/光明图片

【经济界面】

7月16日上午9时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全天交易总量超过41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张”,释放出了哪些信号?将给相关企业乃至国民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我国应如何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为碳减排提供价格信号

【案例】

近年来,湖北能源集团鄂州发电有限公司一直在探索绿色发展道路,靠技术手段来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特别是2019年,这家电厂开始使用更先进的机组,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参与全国碳市场后,每年碳配额都将有所盈余。

7月16日,申能集团、浙能集团、华润电力等企业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其中,浙能集团作为“卖碳方”之一,当日达成的碳排放权交易量为100万吨,可谓“大手笔”。

碳排放权交易,即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来买卖。交易前,政府部门将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分配给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如果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实际碳排放低于配额,就可把剩余的配额在市场中出售;如果企业碳排放超过配额,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企业富余的配额。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2011年10月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起先后启动了交易。

从地方试点到全国市场启动,我国碳市场建设可谓迈出了一大步。全国碳市场..个履约周期为今年全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是全球规模.大的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碳市场可推动其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同时,碳市场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而依托全国碳市场,也可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碳价在碳市场运行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全国碳市场首日成交均价为51.23元/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价格在意料之中”。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坦率说,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赵英民说,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碳市场启动后还有磨合、完善、稳定的过程,除了形成合理碳价之外,还需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等。赵英民表示,今后将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2.有望成长为超千亿元大市场

碳市场“扩容”指日可待

【案例】

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试点建设新能源云支撑服务平台,支持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并成立了..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联合多家央企推出绿色电力积分产品,与银行合作推出节能减排低息融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吸纳广大市场主体参与绿色低碳行动。

发电行业是..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全国碳市场选择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主要是考虑到发电行业碳排放量比较大,以及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全国碳市场启动,预示着其他高耗能行业“入市”指日可待。一段时间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可能将会进入碳市场,进行碳排放权交易。

业内人士分析,从首日交易情况看,全国碳市场整体成交较为活跃。随着碳定价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碳市场有望成长为年交易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

如此“大块头”的碳市场,会对市场各方产生哪些影响?赵卫东认为,全国碳市场将使企业自主降碳的内生动力得到实质性提升,促进低碳投资,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全国碳市场也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各方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预期在逐渐上升。“工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应顺应大趋势,做足应对碳市场‘扩容’的功课,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赵卫东说。

赵卫东建议,应推进绿色能源在工业领域应用,提高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工业企业、园区应用比例;促进工业燃料低碳化,加快低碳氢、零碳氢对化石燃料的替代。同时,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开展节能降碳诊断与评估,进行技术和装备升级,提高企业绿色低碳管理水平。

“要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按照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开展碳排放核算。”赵卫东说,要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合理制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促进工业企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相关企业应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认识,加大投入,加强碳排放领域、碳市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

..表示,长远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节能减排,将夯实全社会绿色转型的基础,也将促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3.绿色发展仍然处于转型期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壮大

【数据】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我国仍有巨大的减排空间和潜力。以能源行业为例,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的5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50%以上,我国能源结构将持续向清洁、低碳、高效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势在必行。..称,全国碳市场建设,将推动我国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添砖加瓦”。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也将促进全国碳市场更加完善、成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认为,资源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发展方式问题,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仍显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绿色发展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负重期、转型期。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减少各价值链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材料和产品循环利用,以节约能源,并提升产品的碳封存能力。”王安说,比如,在工业领域,循环经济促使生产端回收利用产品原材料,缩短产品加工和制造步骤,既能提高资源产出率,又能减少能源使用,从而降低与生产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介绍,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同时,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型废旧产品产生量增长较快,回收拆解处理难度大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赵鹏高表示,我国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严控煤电项目。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力提高电网对光伏发电、风电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推进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同时,我国将推进城乡建设和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刘坤)

..观点

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全国碳市场开启.大的好处是我们以后拥有碳排放定价机制了,用市场和价格机制来调节排放权的使用。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价格可能不会出现太大波动。考虑到当前国内的碳交易成交量及价格显著低于国际水平的情况,从中长期来看,碳价大概率会上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循环经济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开采原材料、原材料初加工、产品废弃环节和重新生产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重点突破、问题导向、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原则,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利用体系;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强化创新对循环经济的引领作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产业领域践行循环经济理念,本质在于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循环型生产方式,以企业为主体,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应用到各行业、各企业具体的生产环节和过程,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全产业链优化布局和管理,形成合理的产业上下游资源流向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摘自金台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银川瓷砖胶批发的小编删除!)